楚雄州抓实体育促“三交”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取得实效

来源:楚雄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10-22 17:13:33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楚雄州立足实际,创新构建全民健身“基础圈”、特色赛事“核心圈”、文化浸润“延伸圈”的体育促进“三交”三维模式,通过分层施策、协同发力,有效推动各族群众在体育活动中同场竞技、情感共鸣、深度交融,为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楚雄样板注入澎湃动能。

筑牢全民健身“基础圈”促“三交”。聚焦阵地建设,让体育成为各族群众“家门口”的交往纽带。一是高位谋划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体育事业政策制定全过程,将打造民族体育示范活动纳入《楚雄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重点事项,制定实施《楚雄州体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十四五”以来,全州累计投入资金超5亿元新建提升体育场地设施,截至目前,全州各类体育场地达9650个。二是资源整合联动。优化整合公园、绿地等资源,为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优质空间。元谋县创新打造以元谋人广场、凤凰湖公园、凤仪公园三大健身中心为核心,串联20公里健身步道与骑行道,构建23个“口袋公园”的城区“15分钟健身圈”。统筹资金增建陀螺场、摔跤场、射弩场等特色运动场地,成立体育总会10个、体育协会79个、体育俱乐部21个,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9001人,每千人拥有指导员3.84名,为体育活动开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三是多元需求驱动。实施《楚雄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及健康县城建设“勤锻炼”专项方案,持续推动健身活动进家庭、进单位、进社区,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同频共振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永仁县“月月办活动、周周有比赛、天天勤锻炼”模式全省推广。

做强特色赛事“核心圈”促“三交”。以赛事为引擎,打造各族群众“同场竞技、情感共鸣”的情感熔炉。一是办好州内赛事。连续举办15届全州运动会、10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创新打造“双柏·石榴红”杯陀螺邀请赛、“南华·石榴红”杯高脚竞速邀请赛等特色赛事,以赛促旅、以赛彰文,促进各族群众深度交融。2024年举办、承办高原特色体育活动共150余场,吸引14.21万人次参赛、290.27万人次观赛,使体育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楚雄篇章的亮丽注脚。二是竞逐高级别赛事。高规格组团参加历届省运会、省民族运动会,陀螺、秋千、表演、田径等项目运动员代表楚雄州、云南省征战全省全国赛事屡创佳绩。创编表演项目《搭火把》《菌儿丰收赛》分获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等奖。

拓展文化浸润“延伸圈”促“三交”。创新体育业态,突破赛场边界,深挖体育文化价值与情感认同。一是实施“体育+校园”,推进体教融合。完善课外锻炼制度,推动民族健身操、摔跤、陀螺、板鞋等传统项目进校园,将体育苗子培养创新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青少年在赛事交流中展现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精神气象。二是实施“体育+康养”,推进体医融合。依托楚雄生物医药资源优势,将康养元素注入体育活动,组织健身气功八段锦等赛事,着力实现体育服务慢病管理、助力医疗健康、传承中医养生,推动体育与中(彝)医药康养有机融合。三是实施“体育+旅游”,推进体旅融合。借力元谋土林、紫溪山森林公园、禄丰世界恐龙谷等自然资源,着力培育特色旅游、度假休闲与体育赛事深度融合的产业链。2024年,楚雄州6个项目入选省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或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大姚百草岭登山大会”荣膺省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