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溪市易门县将教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以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线,通过强化资源投入、优化师资配置、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数字赋能、厚植团结根基五大举措,构建“投入有保障、师资有质量、改革有突破、发展有后劲”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夯实各族青少年成长根基。
夯实基础,以“重投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易门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入资金重点保障学校建设、设备更新和困难学生资助。通过“并、迁、扩、建”优化布局,新建学校1所、改扩建21所,撤并小规模学校17所,实施“美丽校园”等项目326个,新增校舍及运动场地7.64万平方米,配齐教学资源8.41万件,新增学位1860个,实现县域内校舍、师资、设备“一盘棋”推进。同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24年发放学生资助资金惠及4150人次,确保教育公平“一个都不能少”。
强基固本,以“强师资”激活教育均衡内生动力。聚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实施“1235”教师培养工程,构建分岗分类分层培养体系。通过“国培”“省培”等四级联动培训,五年来累计培训教师4.02万人次,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17名、县级骨干教师118名,13名教师获评“云南省乡村从教20年优秀教师”。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推动教师交流轮岗,优化校际资源配置;创新“名师工作室”引领机制,组建6个教育集团,实现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缩小校际差距,为教育均衡注入源头活水。
提质增效,以“优改革”释放教育高质量发展动能。以课堂革命为核心,落实“双减双升”“五项管理”,推行“以学习为中心”教学改革,全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连续23年居全市第一。坚持“五育并举”,创新“壮苗行动”,制定“一校一策”体育方案,确保学生每日体育活动超2小时。中屯小学开发“活力一刻钟”趣味课程,浦贝中学将竹竿舞等非遗传统体育融入课间,让教育既有深度更具温度。同步推进“集团化办学+教研共同体”模式,通过强弱校结对、城乡协同,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全域共享。
数字赋能,以“明方向”构建教育均衡新生态。紧抓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计划2025年实现智慧校园全覆盖,强化“互联网+研训”融合,打造“名师名校长倍增计划”,培养省级骨干教师20名以上。推进龙泉小学新校区建设,新增城区学位,优化教育资源布局。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城乡课程资源,开展远程教研、同步课堂,打破地域壁垒,让偏远地区学生共享优质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技术支撑。
培根铸魂,以“深融合”厚植民族团结精神根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全过程,构建“课程+实践+文化”育人体系。依托绿汁铜矿工业遗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等红色资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组织学生祭奠英烈、探访自然保护区,厚植家国情怀。各校开设非遗传承、民族歌舞等特色课程,举办“同唱一首歌”“石榴籽艺术节”等活动,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2024年,易门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以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为民族团结进步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