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以“幸福里”社区建设为抓手打造各民族互嵌式社区实践样板

来源:楚雄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10-23 17:48:31       【字体:大    中  

楚雄州将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抓手,以“幸福里”社区建设为核心载体,创新探索“3个园区版+4个服务业版”实践模式,促进各民族群众在就业创业、生活服务、产业协同中深度交往交流交融,让“幸福里”成为各民族共居共业、共建共享的温馨家园。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幸福里”社区26个,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近3万个,组织各民族群众就业4.9万人次,平均就业时长突破3个月,务工人员月均收入超2100元。

建设园区版“幸福里”,以产业赋能构筑各民族互嵌就业“共同体”。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将园区打造成各民族群众技能提升、稳定就业的重要阵地,通过规范服务、完善配套,让不同民族劳动者在产业发展中同成长、共增收,筑牢互嵌式社区的就业基石。禄丰市绿色装备制造产业社区以高效规范的服务体系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累计服务企业52家,吸纳各民族群众就业1659人,较去年增长224.66%。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技能提升平台,412名各民族职工通过培训取得技能证书,员工月均工资增长至5837元,使产业园区成为各民族群众携手奋斗的“创业园”。禄丰市绿色钛产业社区聚焦就业稳定性,5家入驻企业稳定提供3167个岗位,累计培养初、中、高级工技能人才900人,员工稳定用工普遍超半年,人均年收入达6万至8万元,实现社保全覆盖。社区还配套建成营养餐厅、职工医院、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协调公租房1000余套,开通职工接送专车4趟,从生活保障到公共服务全方位满足各民族务工人员需求,让大家在“安心就业”中实现“安居乐业”,形成就业增收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大姚县南山坝工业园区社区创新实践“工农互补”模式,服务企业从8家增至33家,吸纳各民族群众就业815人,较去年增长161.21%,平均就业时长由3个月延长至6个月以上,月均工资由2560元提升至2700元。首创“工业+农业”互联互通用工调配平台,新签约12家农业企业,累计开发工农业岗位超1200个,不仅高效破解企业“用工荒”与群众“就业难”的匹配困境,更让各民族群众在工农业生产交替中灵活就业、互帮互助,打造出特色鲜明的“互嵌型”园区样板。

建设服务业版“幸福里”,以民生服务激活各民族互嵌生活“新活力”。打造特色服务场景,将民族团结融入便民服务、文化传承、康养保障等方方面面,让各民族群众在日常相处中增进情感认同,使互嵌式社区更具温度。楚雄高新区社区精准升级服务供给,年内新增合作用工主体292个,总数达411个,累计组织3728人次各民族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务工人员月均收入从2200元提升至2500元。依托产业融合优势,带动周边餐饮、零售等业态繁荣,既为各民族群众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也丰富了景区旅游服务内容,让不同民族的游客与从业者在消费服务中互动交流,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赢。楚雄市栗子园社区聚焦“家门口”就业,整合零工市场、手工合作社等资源,成立社区手工合作社、彝绣车间,不仅成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更吸引各族群众参与制作,开辟就业新路径,在一针一线中深化文化交融;社区还设立创业就业窗口,成功为27名各民族群众申报创业贷款,累计助力925人实现稳定就业,就业时长提升33%,年加工农产品989吨,带动200余名各民族居民增收120万元。永仁县“幸福里・夕阳”社区深耕银发经济,聚焦养老服务领域,稳定吸纳58名各民族养老服务产业工人就业,人均月薪超3000元,高质量完成居家养老“十助”服务工单4.4万单,累计发放劳务费84.39万元。规划建设老年公寓、康复中心、文化娱乐活动室等养老服务设施,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多元化康养服务,并组建专业志愿者团队开展陪伴交流、心理疏导。南华县“菌+幸福里”社区以当地特色菌产业为纽带,组建15支多民族用工小分队,精准摸排对接598家企业,挖掘发布岗位超1000个,吸纳就业人数从1832人增至2375人,增长29.64%,年辐射带动就业达2.5万人次。社区依托野生菌产业链,推动各民族群众参与采摘、加工、销售全环节就业,让菌产业成为各民族群众共同致富的“金色引擎”,在产业发展中深化民族情谊。

以智能化赋能,为互嵌式社区精细化管理注入“新动能”。建设全州“幸福里”社区用工调度平台,为互嵌式社区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升级注入智能化力量,有效打破地域、群众间的就业信息壁垒。平台通过智能化手段精准匹配各民族群众就业需求与企业用工需求,让社区管理更高效、服务更精准,不仅提供实时岗位信息,更能动态跟踪就业情况,协助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困难,为互嵌式社区建设提供坚实技术支撑,让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从产业园区的“共业互嵌”到社区服务的“共生互嵌”,楚雄州“幸福里”社区始终以就业为核心纽带,以服务为重要支撑,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社区建设每一个环节,持续织密各民族互嵌式就业保障网,让各民族群众在共同奋斗中共享发展成果,在朝夕相处中深化民族团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了坚实的基层实践根基。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