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搭建银发生辉“六大舞台”激活“银发力量”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西双版纳州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10-24 17:20:06       【字体:大    中  

今年以来,西双版纳州深挖“雨林银发助力+”志愿服务队潜能,盘活“雨林银发”人才资源库,精心构筑银发生辉“六大舞台”,引领广大“雨林银发”人才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银发动能”,实现老干部工作与服务大局同频共振。

构筑“银辉好声音”舞台。创新“党建+宣讲”模式,全州组建“五老”宣讲团4支、理论宣讲服务队7支,120余名老干部、老党员化身政策“传声筒”,深入机关、村寨、社区、学校开展宣讲115场次,让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惠民举措直达基层末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红色文化、文艺创作深度融合,引导110余名文艺特长银发人才创作《四渡赤水出奇兵》《母亲是中华》等红色题材作品55部,通过“说唱跳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铺开特色宣讲50余场,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千家万户。

构筑“银辉献智策”舞台。围绕“学回信精神·助改革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组织10余名州级老干部赴红河州弥勒市、开远市、蒙自市考察文化创意、生态康养及石漠化治理,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建议24条;全州召开主题座谈会33场,组织跨地域、跨层级、跨行业老干部交流研讨,汇集建言130余条;发动470余名老干部扎根村寨社区梳理发展脉络,凝练各领域意见建议30余条。

构筑“银辉助发展”舞台。组建产业帮扶队10支、医疗服务队13支,汇聚农业、水利、环保、医疗等领域专家90余人,分批深入田间地头、鱼塘棚圈、基层医务室开展“送科技”“送健康”活动100余场次;在旅居养生基地、“候鸟”聚居区设立联络点2个,引进“旅居型”“候鸟型”银发人才108人,成功申报云南省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及“银龄农业科技特派员”项目,促成“候鸟银发人才”与边疆发展深度契合;景洪市打造“银发人才会客厅”,吸引高校退休教授、资深媒体人、文化艺术家等20余位高层次人才入驻,建立“旅居+候鸟+居家”银发人才共享机制,赋能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建设。

构筑“银辉传文化”舞台。在勐腊县创建老年开放学习中心,构建“技艺传授+语言互动+座谈交流+N”多维矩阵,20余名特长银发学员与老挝师生建立长效交流机制,使学习中心成为中老文化交融的“孵化场”;推行“文艺轻骑兵+文化传播”模式,组建太极拳、书法、舞蹈等特色文艺小分队37支,引领700余名老同志深入村寨社区学校开展“送文化”活动100余场,举办移风易俗等精神文明宣讲10场,让文化成果润泽万千群众。

构筑“银辉促治理”舞台。组建法律服务(调解)队20支,46名老党员主动进驻街道(社区)调解中心承办纠纷调处1026件,为企事业单位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88万元,成立社区银发志愿服务队35支,打造银发调解工作室10个,引导老党员担任小区区长、栋长、卫生监督员等职务,切实解决居民难题,赢得广泛赞誉。

构筑“银辉护新苗”舞台。健全青少年对外交流机制,成功举办“青春在‘一带一路’上飞扬”中老青年交流活动;组建青少年关爱服务队4支,设立“与法有约五老工作室”3个,40余名银发人才开展家庭教育、心理疏导、法治宣传等活动100余场,覆盖师生5万余人次;依托本土红色资源挖掘故事10余个,打造“战斗英雄山达工作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50余场,惠及师生3万余人次;持续深化助学行动,协调爱心力量捐赠物资21万余元,争取助学金10万余元,护航青少年成才。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