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西盟县以边疆实践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答卷

来源:普洱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10-27 17:56:28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普洱市西盟县始终秉持“边疆有我、使命在肩”的强烈责任感,在守土护边、促进民族团结、改善民生等实践中,生动描绘出边疆地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时代画卷。

强边固防,筑牢边疆安全屏障。守好边疆“责任田”,是西盟践行使命的首要使命。西盟县国境线长89.33千米,6个乡(镇)与缅甸接壤。为守护祖国西南边疆,全县坚持党建为引领,树牢“治国必治边”理念,深化“党建+”模式,着力构建“三级书记抓边境”的治边格局,织密“人防+物防+技防”立体防控体系,联动军警民组建联防联控队伍,建成抵边联防所53个,健全基层管理网格482个,组建17支“兴边护寨队”,推行“五户联保”“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创新“四微工作法”,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守护民族复兴的坚固屏障。

团结共融,凝聚边疆精神纽带。织密民族“同心结”,是西盟践行使命的核心要义。西盟依托“民族团结誓词碑”“民族团结盟誓塔”“拉勐纪念碑”“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活动,让“共产党怎样说,阿佤人民怎样做”的誓言深入人心;挖掘佤族木鼓文化、司岗里传说等特色资源,打造民族文化传承基地,举办木鼓节、新米节、泼水节等多民族共同参与的节庆活动,搭建多民族文化交流平台;创新实施“文化润边”工程,培育“西盟佤山歌舞者”劳务品牌,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佤族织锦精神谱系,培养“西盟工匠”品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人,让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中深化认同,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产业富民,激活边疆发展动能。激活发展“动力源”,是西盟践行使命的坚实基础。立足山地生态优势,西盟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呈现“三产融合”蓬勃态势:农业领域,建立“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壮大橡胶、甘蔗、茶叶、咖啡等特色产业,培育佤味牛皮、西盟坚果等地理标志产品;工业领域,推进娜妥坝边境产业园建设,实现大黑山通道替代种植产品预约通关,落地冷链仓储物流园等项目,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旅游服务领域,依托原始村落、佤山云海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勐梭龙潭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木依吉神谷和里坎瀑布3A级旅游景区、马散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博航省级旅游特色村等文旅品牌,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以百姓的幸福生活为民族复兴的“民生答卷”增添边疆注脚。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