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鹤庆县非遗焕新彩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来源:大理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11-05 18:03:15       【字体:大    中  

近年来,大理州鹤庆县依托银器锻制、铜器制作、甸南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遗+”模式推动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篇章。

促进各民族交流互鉴。鹤庆县以银器锻制技艺为重点,新华村“小锤敲过一千年”,匠人运用纯银经十四道精工打造茶具、酒具等近百种生活用品,产品远销20余国,年产值突破40亿元,成为连接多民族的“文化纽带”,银器上的錾刻纹样融合多民族审美元素,藏式银壶、白族银饰等作品生动见证文化交融,非遗有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艺人力量激活传统基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积极与各族群众交流,汲取不同民族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入银器创作。鹤庆县从事银器手工艺品加工的户数达1800余户,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寸发标,创作了以龙为主题的九龙系列产品、“一桶江山”及56个民族和谐共荣场景的大型银雕屏风《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作品承载深厚家国情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母炳林,精于錾刻和鎏金技艺,代表作“木纹经”和“天圆地方”远销海外,其筹建的“中国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带动2000余人就业。

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鹤庆县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与利用,持续挖掘非遗资源,现有银器锻制技艺、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俗服饰等2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41人。全县1500余户居民投身银器加工,带动1.2万各族群众就业;甸南刺绣项目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助力200余名农村女性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增收逾3万元,非遗成为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金钥匙”。

引领乡村振兴。鹤庆县将非遗保护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建成银器非遗传承展示中心及直播基地,打造“中国银器第一村”IP,新华村获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形成“文化活态传承+产业兴旺+民族团结”的创新格局。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