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以“五个实践路径”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

来源:楚雄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11-07 17:18:53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楚雄州始终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立足实际,创新提出并着力打造“理响楚雄、同心楚雄、融和楚雄、幸福楚雄、和美楚雄”,将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各方面,探索出一条具有楚雄特色的实践路径,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楚雄力量。

以思想引领铸魂,打造“理响楚雄”。楚雄州坚持将思想引领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程。一是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阐释与宣讲。组建专家智库,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创新推广“红领巾讲解员”“农民理论家宣讲团”“梅葛宣讲团”等特色宣讲模式,推动理论宣讲常态化、大众化;深化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产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多项课题获国家、省级立项,在州内外刊物开设专栏发表理论文章。二是抓实青少年思政教育。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一”校园教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红领巾”讲解员、打造一批示范“金课”、锻造一批思政骨干队伍、建设一批示范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各环节。三是讲好楚雄故事。开展“籽籽相拥·同心筑梦”系列征集活动,建立“征集—评审—传播—转化”机制,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精品;深入挖掘元谋人、万家坝铜鼓、红军长征等重大历史文化资源,借助“中华文明探源·元谋论坛”等高端平台,向国内外展示楚雄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文化浸润凝心,打造“同心楚雄”。楚雄州充分发挥文化在凝聚共识、促进交融中的独特作用。一是实施同心文化惠民工程。在重点村寨开展试点,完善文体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活动,加强现代文明教育,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二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打造火把节、赛装文化节、楚雄时装周等特色文化品牌,举办新剧(节)目展演,创作《山花烂漫》民族音乐会等精品力作,在传承创新中增进文化认同。三是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强元谋人遗址、恐龙化石、万家坝古墓群等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与展示传播,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元谋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立项,实证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多元一体格局。四是弘扬传承红色文化。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楚雄段)、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讲好革命先烈故事,元谋红军长征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和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

以交融互嵌固本,打造“融和楚雄”。楚雄州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一是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石榴红夏令营”“火把红团结进步同心营”“少年警校”等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在省级演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进一步增进青少年心灵相通。二是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创新推广“移民搬迁+社区”“文旅开发+社区”“就业服务+社区”“城市更新+社区”“旅居楚雄+社区”五种互嵌融居模式,着力打造“石榴红”驿站,全力推进“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建设,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三是实施旅游和体育促“三交”计划。积极开展旅游促“三交”“六项行动”,成功举办火把节、赛装文化节、恐龙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庆,打造“中国火城·浪漫花都”品牌;承办亚洲自由搏击赛、WCBA友谊赛等精品体育赛事,以文旅体活动搭建交往桥梁。四是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制定示范点位建设方案,围绕“一核两廊三带”布局,打造类型多样、影响力强的示范典型;积极推荐州中医医院(省彝医医院)、彝人古镇社区等申报国家级示范单位,禄丰市等纳入国家级示范区培育库。

以发展聚力筑基,打造“幸福楚雄”。楚雄州坚持将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夯实共同体建设的物质基础。一是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坚持工业强州、开放兴州、科技立州,构建“5+6”产业格局,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开放经济;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过半,新能源、新型储能、省级产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双柏县获评“全国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南华县入选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域推进,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等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无废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元谋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获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民生优先,财政支出大头用于民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高中教育质量显著提升,高考成绩创近十年最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五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项目,持续改善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科学编制“十五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精心谋划重点工程和项目,推动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以法治保障护航,打造“和美楚雄”。楚雄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一是完善法治保障。完成楚雄州立法条例修正,启动献血促进条例、元谋人遗址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适时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条例立法,为共同体建设提供坚实法治支撑。二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将民族事务治理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健全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机制,有效维护民族领域和谐稳定,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楚雄州通过打造“五个实践路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有效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