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年亚太遗产实践者联盟年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红河州申报的“阿者科村繁荣和生计——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传承为例”项目入选“繁荣与生计”优秀案例,成为全球6个获评案例之一。
阿者科村作为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内的典型哈尼族村落,曾因交通闭塞、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因素,面临经济发展滞后和人口外流等严峻挑战。为有效破解这一发展困境,元阳县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专业团队协同合作,共同实施“阿者科计划”,构建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内源式”发展机制:成立村集体旅游公司,严格执行“70%村民分红、30%村集体留成”的利益分配制度;组建“外部技术支撑+本土力量参与”的共治团队,切实保障村民在治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守“四不”原则底线,严格防范过度商业化和建设性破坏行为;统筹推动遗产保护、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自2019年正式运营以来,阿者科村累计接待游客23.3万人次,实现分红345.25万元,户均分红达5.31万元。
“阿者科计划”的实践,生动印证了多方共建共享、系统整体保护、人民至上利益共享、生态绿色发展的核心价值。这一实践不仅为中国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还向世界展示了“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方案”。
此次成功入选国际优秀案例,既是对红河哈尼梯田遗产管理实践国际影响力的高度认可,也有力打破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长期存在的人为界限,将为全球遗产领域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实践依据,并为推进两类遗产协同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