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开展“国歌唱响国境线”文化润边活动

来源:玉溪市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11-10 18:00:39       【字体:大    中  

玉溪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使命担当,打造聂耳和国歌故事宣讲品牌——“国歌唱响国境线”。活动以到边境地区开展红色资源调研、聂耳和国歌故事宣讲、推普活动、教育关爱、艺术创作、文艺表演等形式,在实践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三年来,累计组织269支团队3873人次参与活动,足迹遍布中越、中老、中缅边境线以及滇中民族地区。

打造“行走思政课”。构建并完善1课、1歌、1活动、1作品、1体验的“5个1”聂耳和国歌“大思政”育人体系,年均1.5万名学生参与研学,创新“五维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解析强化历史纵深感。在边境村寨开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为界碑描红,聆听戍边民警守边等特色实践活动。三年来,建成229个“国境线上的思政课”实践点。

构建推普立体体系。采用“课堂教学+实践调研”双轨机制,设立“推普驿站”深入边境村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创新开展“国画鉴赏+汉字韵律操”课程,开发“语博”App方言对照模块,制作200句跨境贸易常用语卡片和面向少数民族母亲的“妈妈普通话”线上培训课程。调查显示,92%的受访青少年及群众表示通过活动深化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精神标识的认知。

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创新机制。实行理论科研型和活动组织型“双导师制”,采取“精准聚焦+分类指导”“故事为梯,分段教学”和“互联网+”的活动模式,根据年龄、性别、职业、学段分类人群并制定针对性的宣讲方案。采取“社团+实践团”“日常实践+集中实践”的活动形式,组建大学生“聂耳和国歌讲习团”,常态化开展进社区宣讲工作,组建寒暑假社会实践团,集中开展活动。建设“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依托学校边境地区教学见习实习基地,进一步拓展开展活动、服务社会的桥梁作用,使活动基地化、制度化、长效化。

构建绩效评价机制。把活动作为大学生“评优评先”、教师绩效的重要考评内容,注重加强专任教师与辅导员实践育人的协同联动,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合力。21支团队获团中央、教育部“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立项,2支团队获省级重点团队,1支团队获云南省优秀社会实践团队。4次获教育部表扬,1次获共青团中央“镜头下的三下乡”优秀视频奖,5次进入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事迹受到《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高校思政工作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200余次。

构建组织保障。开展国歌唱响国境线活动,在团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团支部,以“党建进项目”“团建进项目”将活动转化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