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双版纳州在景洪市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专场,介绍“十四五”时期西双版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的主要成效。
“十四五”以来,西双版纳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更加凸显。不断完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全面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纳入”。联合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家工作室、科研实践基地,赋能共同体研究。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助力示范区建设,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2023年1月,西双版纳州再度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1个集体和2名个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389个示范点创成不同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建成西双版纳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被国家民委列为边境中华民族历史观宣教长廊“西双版纳节点”。实施中华优秀文化项目49个,编纂发行《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基诺族卷》,推进《中国傣族诗歌全集》翻译,创作歌曲《石榴籽籽心连心》、章哈剧《乌莎巴罗》,建成全省首个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体验馆,常态化开展中华文化认同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列入各级党校培训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思政教育,创建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18所、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310所,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在润物无声中深深扎根。
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更加均衡。“十四五”以来,全州42个边境幸福村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并启动升级版建设工作,第4轮“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圆满完成,77个示范点、4个边境旅游示范村建设试点成效显著。率先在全省建成边疆特产销全国(西双版纳)展销中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呈现。
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更加宽阔。出台《西双版纳州“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建设实施细则》,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社区联盟,启动试点建设,打造“和谐、和睦、和美”家园,推进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5个方面的全方位互嵌,3年打造55个“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打造各族青少年交流基地,开展“身在边疆心向北京 石榴籽籽心连心”等交流活动,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次。推出10条旅游促“三交”精品线路,建成35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成功举办全州第八届、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促进各民族在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改、废”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9部。将民族宗教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州县乡村”法律服务站全覆盖,“全国法治县”实现县(市)全覆盖,建成县乡村三级网格4500余个。打造6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境示范带,在抵边乡(镇)设立边防办和边防事务中心,建立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共同体,创新实施“党员中心户+五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深入开展普法强基和法治宣传边关行活动,各族儿女厚植家国情怀、驻守边关,“四个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