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文化浸润作用与桥梁纽带功能,坚持文化铸魂、赋能旅游发展,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深走实。
抓统筹谋划,推动旅游促进“三交”走深走实。印发《关于贯彻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系统谋划、分步推进旅游促“三交”工作。组织景区、饭店、民宿、旅行社等企业,借助电子屏、微信、微博等载体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传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加强导游和讲解员培训,将民族团结内容融入讲解词。连续两年举办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牌解说员培训班,完成44家A级旅游景区和11家博物馆(纪念馆)解说词的规范修订工作。开展文旅故事创作讲述活动,动员各族干部群众围绕文化促旅游主题积极创作讲述楚雄故事。深化跨区域旅游合作,先后与江西鹰潭、攀枝花、昆明、红河等地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信息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发展新格局。
抓业态培育,优化旅游产品供给。围绕文旅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品牌创建为抓手,积极培育观光休闲、康养度假、旅居等多种业态,着力打造“旅居楚雄·四季康养”品牌。截至目前,全州共有A级旅游景区44个,其中4A级14个,拥有1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项荣誉。印发《楚雄州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实施方案》,明确三年内打造5大类13条精品线路、111个精品点位。“彝乡欢歌·民俗风情体验之旅”入选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旅游线路,州级推出8条主题旅游线路。
抓文旅融合,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将中华文化符号融入城市风貌和景区建设,打造“中国火城·浪漫花都”品牌,培育禄丰龙、元谋人、野生菌、绿孔雀等超级IP,推出《神秘恐龙谷》IP动画及系列表情包。出台《楚雄州加强节庆文化活动促进假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有效提升旅游吸引力和消费活力。今年州庆期间,全州接待游客54.45万人次,同比增长8.67%,旅游业总收入达4.97亿元,同比增长8.56%。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楚雄段)3个项目建成开放,4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楚雄段)建设项目上报国家,元谋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国家批准立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构建国家、省、州、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960项,其中国家级14项;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312人,其中国家级12人;建成非遗传习所82个,省级非遗工坊2家、州级56家。连续三年举办“红火楚雄·非遗购物节”,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抓公共文化建设,增强民族认同感。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11个公共图书馆全部获评国家一级馆,总数和占比均居全省首位。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拥有6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组建业余文艺演出队400支,年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600余场、送戏下乡演出1000余场。打造文化品牌,《弹起弦子跳脚来》获全国群众文化政府最高奖第二十届群星奖,彝剧《桂花表妹》参加第三届全国戏曲会演,民族传统民歌《阿噻调》荣获第六届全国实景山歌大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