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溪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和和美美”互嵌式社区建设,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全方位互嵌,积极引导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努力建设互嵌融居的“和美玉溪”。
拓宽空间互嵌,打破物理隔离。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拆除小区围墙,建成花园、步道,增设文化、健身等设施,拓宽互嵌融居的公共空间。全市有60个片区、673个小区实现连片改造,受益群众达15万余人。组织民族团结进步短视频创作大赛等活动,话题浏览量突破2亿次,打造连心暖心聚心的网络空间。
深化文化互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保护及精品工程项目12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项目20个。用好中华传统节日和“花街节”“火把节”“龙船赛”等民俗文化活动,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互鉴融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动经济互嵌,扎牢利益纽带。深入实施“幸福花开”工程,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显著提升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组织化程度。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打造“家门口的就业车间”,年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71万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市实体化运营村(社区)创办现代农业服务公司325个,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各族群众在经济活动中联合创业、共事共业、相互扶持、利益交融、共同富裕。
强化社会互嵌,提升治理效能。构建多元共治机制,通过“院坝协商会”“业主议事会”等方式,各族群众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建立“网格化+民族工作”机制,依托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实现98%以上矛盾纠纷在村(社区)有效化解。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整合党员、志愿者、文艺队等力量,组建“石榴红”队伍,为各族群众提供精准服务,推动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社会共同体。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成功创建各级示范村(社区)157个。
促进心理互嵌,强化情感认同。常态化开展“同升国旗 同唱国歌”活动,凝聚各族群众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利用“村村通”应急广播、文艺演出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成立玉溪市“同唱一首歌同为一家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宣传队,推动铸牢意识融入“我们的节日”,广泛举办“百家宴”“手拉手”“一家亲”等联谊活动,让各族群众增进了解、深化情感、强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