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山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学习并有效运用《云南省“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建设工作导则》及指导性建设指标,推动试点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空间互嵌促动居住格局“融得好”。试点社区以优化布局为抓手,充分结合高黎贡山移民搬迁、“旅居保山”建设及老旧小区改造等特色,严格对照导则及指标要求,持续完善社区学习教育、工作生活、文体娱乐等公共空间与基础设施,成功打造隆阳区芒宽乡芒宽社区、施甸县甸阳镇幸福社区等一批互嵌融居典范社区,营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
文化互嵌深化精神家园“融得深”。试点社区聚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严格对照导则及指标要求,充分利用电子屏、广播等载体,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在宣传栏、文化广场等嵌入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依托传统节日,常态化开展亲子阅读、读书分享会、群众文体活动及民俗文化活动。芒宽社区“村晚”荣膺全省首批示范活动,猴桥村刀杆文化节跃升为边境幸福村靓丽文化名片,各族群众在同庆节日、共舞欢歌中深化文化认同。
经济互嵌驱动发展动能“融得紧”。试点社区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盘活闲置资源以丰富商业业态,精准对标导则及指标要求,匹配农特产品展销与群众消费需求,新建农产品展销屋,精心搭建钢结构售卖区,夯实“乡村振兴集市”常态化运营基础。保山咖啡产业带动潞江镇新寨村各族群众共同致富,腾冲温泉旅游经济助力东山社区促进各族游客流动融居,经济赋能互嵌融居的生动实践日益增多。
社会互嵌夯实基层服务“融得实”。试点社区着力构建“网络+协商+调解”治理体系,持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各族群众紧密团结。严格对标导则及指标要求,依托“人民调解室”“法律咨询机器人”开展民族政策法规进社区活动,积极动员辖区单位、代表委员参与院坝协商,共商治理难点堵点。金鸡乡德育村探索出契合乡村实际的“三土”调解法,腾越街道天成社区形成以“政治引领、自治强基、德治润心、智治打底、法治护航”为核心的“五治融合”治理样板。
心理互嵌构建情感联结“融得亲”。试点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党性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心理疏导服务引导群众心灵相通、守望相助。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社区党组织建设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融入居民公约内容,探索设立“爱心妈妈”驿站等载体,常态化开展“心连心”“手拉手”结对联谊活动。天成社区入选2025—2026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名单,猴桥镇猴桥村通过开展“火塘会”凝聚各族群众心力,其议事制度典型案例跻身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社区各族群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纽带愈发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