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午,当我们到达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镇金水河村时,外事界务员黄建华已经在村口等着了。
金水河村东、南与越南的两个县接壤,是典型的抵边村。作为村里土生土长的傣族,黄建华从2016年开始负责巡护村里中越64号至66号界碑。每个星期他都要骑着摩托车上坡下坡地沿着边境线巡查、擦拭界碑和清除旁边的杂草杂物。界碑上的红字浅淡了,他就蘸上涂料一笔一划地描红。“界碑旁边20米范围内不能种地、放牧。”黄建华牢记着这个原则,每次巡护时都要观察有没有类似的现象。
记者(左)在采访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外事界务员
像黄建华这样的界务员在金平县有55名,他们现在每月能拿到500元的生活补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此前有段时间,他们的补助每半年才能领到手。
黄建华没想到,他所面临的问题很快就被审计机关发现并推动解决了。
2021年11月,云南省全面启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计划到2025年把25个边境县(市)的374个抵边村(社区)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几年过去了,红河州涉及的河口县、金平县、绿春县3个县13个边境乡(镇)的49个抵边村(社区)的相关建设情况到底如何,接下来要在哪些方面查缺补漏?2024年5月至11月,红河州审计局先后派出3个审计组,对3个县2021年1月至2024年8月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政策措施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了幸福村建设相关政策措施落实、资金管理使用、项目建设及管护运营等情况。
周玉帅是红河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审计局副局长,担任此次金平审计组的主审,“我们当时到金水河镇乌丫坪村等相对落后的村寨入户走访,大概去了四五十家,逐一核实农户收入,核查各种补贴一是有没有发放、二是有没有及时发放,搞清楚政策的兜底情况。”对护边力量的补助情况也是审计人员的核查重点。《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2021—2025年)》中明确,要加强护边员、外事界务员、人民调解员等队伍建设,落实薪酬待遇补助等政策。边民守护边境,审计守护边民。在审计中,周玉帅和同事们发现了金平县外事办未及时发放55名外事界务员生活补助总计16.35万元的问题。这些外事界务员中就包括黄建华。
记者(右)在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马鞍底乡石板寨新村采访项目主审
2024年底,红河州幸福村建设的审计“体检报告”出来了:截至2023年底,49个抵边行政村(社区)全部达到了幸福村建设指标;同时也存在幸福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项目不明确、与幸福村实施项目不匹配,统领性不强、乡镇政府审核把关不严导致施工方虚报结算、多付项目资金等158个问题。审计对症提出了“坚持规划引领,提升决策能力水平,确保项目实施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和边境地区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围绕幸福村‘六个现代化’建设任务,严格资金管理,科学绩效考核”等11条建议,移送了6条问题线索。
审计“体检报告”得到了当地的高度重视。截至采访时,上述三个县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率已达到90%,其中涉农补贴补助发放类的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完成。金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李有明说,本县的审计整改工作由他们局牵头,联合县财政、交通、住建等十多个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整改。目前,除了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两个需要持续整改的问题外,审计发现的40多个问题均已全部完成整改,外事界务员的生活补助也都已经发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