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沧源:沪滇协作绘就边境幸福村新画卷

来源:沧源县融媒体中心       2025-05-07 09:22:41       【字体: 大    中  

近年来,上海市崇明区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跨越山海,携手共进,双方积极响应东西部协作号召,扎实推进各项协作工作,为沧源边境幸福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在佤山大地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

党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广泛开展“争做一辈子的好支书”实践活动,持续实施“堡垒、头雁、先锋”工程,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锻造过硬的“领头雁”队伍和党员队伍。同时,实施党建“组织化、善治、稳边”工程,将党建与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强边固防、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在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过程中,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得到极大提振。“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不断深化拓展,佤山群众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始终坚持“三个心向”,主动摒弃“等靠要”思想,积极投身幸福生活的创造中,凝聚起党建引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强大合力。

 

项目建设,夯实发展根基。自沪滇帮扶开展以来,崇明区将改善基础设施、缩小发展差距作为工作重点,在多个民生领域精准施策。2017年至今,累计投入沪滇帮扶资金31685.3万元,涵盖对口帮扶、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及携手兴乡村等项目。这些资金精准滴灌到47个对口帮扶项目、7个劳务协作项目和412个携手奔小康及携手兴乡村项目中。在产业发展方面,帮扶资金助力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升级;村级功能提升上,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方便群众生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边境幸福村打造进程加快,沧源逐步探索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样本模式。

结对帮扶,促进人才交流。沪滇帮扶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更推动了两地干部群众的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崇明区众多乡镇、企业、村和社会组织与沧源积极结对,签订各类帮扶协议。教育领域,6所上海学校与沧源3所学校结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医疗方面,上海4家医院与沧源3家医院建立帮扶关系,助力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双方频繁互访,崇明区31批257人次前往沧源调研对接,沧源有18批108人次赴崇明考察。同时,两地互派干部挂职、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帮扶,还利用援滇干部培训经费开展本地培训,有效增进了干部群众之间的情感,为沧源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成果巩固,筑牢防贫底线。沪滇协作助力沧源健全“一平台、三机制”,全力守护脱贫攻坚成果。全县监测对象的帮扶工作扎实推进,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政策,户均享受四项以上帮扶措施。“政府救助”平台高效运转,“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构建,180个经营主体与11348户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脱贫户紧密相连。帮扶车间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阵地,带动767人就业。全县教育、医疗、饮水等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自来水普及率等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群众住房安全和医疗保障得到切实巩固。

乡村建设,打造幸福家园。依托沪滇协作,沧源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果斐然。崇明区围绕“村庄美、村民富、边关稳”目标,对多个村寨实施村级功能提升改造。勐董镇龙乃村上龙乃自然村依托689万元沪滇帮扶资金,建设了一系列基础设施,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成功晋升为省级边境小康示范村,变身网红打卡地。班洪乡投入1900万元实施“农业+旅游”综合示范项目,探索出“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旅游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实现农旅深度融合,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沪滇协作,跨越千里山海,带来的不仅是项目资金,更是希望与力量。“山海情谊深,沪滇一家亲”,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沧源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效显著,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

作者 赵志明 段娴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