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边疆意识、国门意识,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以精准监督护航边境幸福村建设,切实筑牢边疆稳定发展防线。如今,一幅“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美丽新画卷,正在芒市边境线上徐徐展开。
政策落实监督:让红利直抵边境末梢
芒市纪检监察机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围绕边境幸福村建设与沿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宜居宜业生态田园示范市等“五个示范市”建设融合开展监督,推动边境村寨成为富边样板、稳边示范、守边屏障。
政治监督是护航边境发展的“先手棋”。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核心任务,芒市构建全链条、常态化监督体系,以“回头看”形式对脱贫户收入稳定性、“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开展动态监测,通过入户走访、数据比对、产业核查等方式排查返贫风险隐患,确保帮扶政策精准覆盖。
针对乡村振兴项目关键环节,芒市建立“项目清单+资金流向+责任到人”监督台账,对边境村道路硬化、饮水工程、特色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深入施工现场核查进度与质量,严防“半拉子工程”“面子工程”。对挤占挪用资金、违规干预项目等腐败问题“零容忍”,严肃查处抵边乡(镇)村干部违规收回群众专项扶持资金等典型案例。同时强化问题整改督办与“回头看”,推动资金监管提质增效,让党中央惠民政策精准滴灌边境末梢。
民生领域监督:以靶向治理暖民心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芒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以靶向监督破解群众急难愁盼,让边境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在教育领域,开展惠民政策落实专项监督,重点检查师资配置、控辍保学、营养改善计划等情况,督促市教体局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实现营养餐台账化管理。针对抵边乡(镇)民族中学营养膳食补助资金监管不到位问题,严肃查处并推动化解欠拨资金,守护教育惠民“奶酪”。
医疗服务短板加速补齐。联合卫健部门对边境村卫生室开展“拉网式”检查,针对药品短缺、设备老化、诊疗能力不足等问题,推动建立“市乡联动、药品直供”机制,投入300万元更新诊疗设备,组织市级专家定期坐诊,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边境村卫生室药品齐全率从65%提升至98%,群众就地就医率达85%,看病难问题显著缓解。
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聚焦养老资金发放、服务机构监管等开展专项监督,督促民政部门针对高龄老人津贴“免申即享”落实、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问题,优化“物质+服务”供给。如今,边境乡(镇)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惠及老年人8000余人,助力乡村老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亲、就熟、就便”安享晚年。
边境防控监督:用安全稳定护家园
牢记“治国必治边”重要论断,芒市纪检监察机关以严密监督筑牢西南国门安全屏障,让群众在稳定环境中安心生产生活。
构建“清单式”监督体系,明确乡(镇)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在边境防控中的具体职责,通过列席会议、查阅台账、约谈负责人等方式,常态化督查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落实情况,严防责任“悬空”“虚化”。对防控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坚持“一案双查”,既追究直接责任,也倒查领导责任,确保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级级压实。
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边境村寨,检查防控卡点人员到岗、物资配备、值守纪律等情况,监督网格员走访、信息上报、政策宣传等工作落实,确保每段边境线、每个村寨都有人管、有人防。
监督护航下,芒市边境团结稳定持续巩固,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2024年,抵边乡(镇)依托茶叶、坚果等特色产业,成立13个沿边行政村农民合作社,以“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群众就近就业4.1万人次;边民互市吸引2000余名劳动力返乡创业,边境“空心村”现象有效缓解。全市8个沿边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均突破10万元,边民“钱袋子”越来越鼓,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芒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