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之窗》专访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吴世雄: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来源:《云岭之窗》杂志社       发布时间: 2025-05-20 11:02:53       【字体:大    中  

 

 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访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吴世雄

 

《云岭之窗》杂志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要“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这方面,云南有什么落实举措?

吴世雄:云南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近3年来,建成36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组织2.9万名各族青少年参与跨区域交流活动,推出162条促“三交”旅游线路,省外来滇旅居人数达400万人,各族群众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为各族群众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

4月24日,云南省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系列活动——“云南舞蹈大家跳”暨2025年牟定“三月会”系列活动在楚雄州牟定县开幕。云南日报记者 段晓宇/摄

在文化上,聚焦互鉴融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持续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和民族文化精品工程,举办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打造一批体现中华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文化相通的文艺精品。挖掘利用云南各民族“三交”历史文化遗存,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宣讲,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使用成果运用,引领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以“五个共同”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在经济上,聚焦相互依存,推动民族地区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用好区域一体化发展、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等机制及自贸试验区、沿边产业园区等开放平台,支持民族地区大力发展“三大经济”,推动各民族在经济上关联互动、相互依存。深入推进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投资兴业,积极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实施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打造更多民生项目,让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丽江古城紧扣“铸牢”主线打造旅游促“三交”示范点。图为丽江古城雪景。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摄

在社会上,聚焦互嵌融居,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制定“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建设工作导则,3年内建设1000个互嵌式示范社区,打造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互嵌式社区品牌。深入推进旅游、体育促“三交”工作,支持各地推出更多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民族团结杯”单项赛事、边境幸福村体育嘉年华等活动品牌,指导更多行业、更多领域开展促“三交”实践探索,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加具象化。

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腾冲猴桥国门新村。腾冲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云岭之窗》杂志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下一步,云南将如何抓好落实?

吴世雄:近年来,云南深入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创新实施边境幸福村建设并持续巩固提升,2024年374个沿边行政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488元,比2020年翻了一番,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和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进一步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突出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造边境幸福村升级版,不断提高沿边地区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引领各族群众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

在香格里拉尼汝村,藏族爷爷给儿童讲民族团结的故事。胡妤雅/摄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深入开展红色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和边境“五个共同”长廊节点建设,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理念,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好新时代“守边人”。

孔当村腊配小组 怒江州委宣传部供图

二是做实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实施边境地区特色产业培育工程,优化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做优做强农产品深加工,支持民族传统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构建边境特色产业集群。巩固拓展我省在边境幸福村建设中探索出的边民10种增收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特色民宿、特色集市等,实现边民就地就近就业,不断拓展增收渠道。

曼烈村街道 勐腊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三是打造边境幸福旅居新业态。实施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围绕边关风景游、红色文化游、民族文化游、养生休闲游、农耕体验游等类型,建好30个边境旅游示范村,并逐步向有条件的村寨推广实施,推动沿边行政村融入全省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让边境一线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亮点、“旅居云南”的热点。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