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6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09-17 09:48:34       【字体:大    中  

共青团云南省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发挥的提案》(第162号)交我们办理,综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保障。省民族宗教委高度重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制定印发省民族宗教委《2025年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安排,开展办理工作业务培训,提出工作要求,明确承办处室、办理时限和办理程序,有序推进办理工作。承办处室认真研究提案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办理意见,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二)规范办理流程,强化责任落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履行会办单位职责,认真研究提案指出问题和建议,密切协同、同题共答,及时反馈会办意见,有效提升了整体办理工作质效。

(三)聚焦效果导向,强化办理实效。省民族宗教委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对认真分析研判提案指出问题和建议,结合当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政策规定和我省实际,开展调研,组织座谈,坚持实事求是,确保提案办理更贴合实际,将提案办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二、关于对提案内容的答复

(一)关于“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的建议。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委等7部门共同制定《关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通知》,提出9项具体工作措施,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二)关于“进一步盘活基地资源”的建议。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教育职能,命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1个(其中12个场所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确定扎西会议纪念馆、杨善洲干部学院等71条省级示范线路,推出186条州(市)、县(市、区)级学习体验线路。深入挖掘茶马古道、西南联大旧址等历史文化遗存,引导各族群众树牢“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推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主题活动,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和元素注入其中,让各族群众和广大青少年在亲密融洽的民族团结氛围中感受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生命力。

(三)关于“进一步拓展活动内容”的建议。注重创新拓展,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手段,围绕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学生社会实践、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等积极开展主题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推动民族文化走进校园,以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民族文化宣传,推动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如,西双版纳州博物馆结合开展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小讲解员培训等活动,利用讲座、展板、现场讲解等方式,在中小学生中间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的种子从小植入孩子心中,2016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活动50多场,受惠群众近4万人次。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网上基地建设”的建议。充分发挥宣传平台作用,联合中央驻滇及云南省内主流媒体,用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和“道中华”宣传平台,通过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中新网、人民网云南频道、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网等,聚合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深入挖掘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团结互助守土固边的历史阐释和成功经验,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优良传统,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五)关于“进一步推动基地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加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教育基地在促进民族团结、巩固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的作用。如,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累计投入3400余万元,扎西会议纪念馆投入2800万元,片马抗英纪念馆投入1580万元,教育基地展示、教育、宣传功能更加健全,充分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通过情景展示、立体显现等形式使展览更加现代化。又如,西双版纳州博物馆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同时加强民族文物征集工作,先后征集有关文物200多件,丰富了博物馆展陈内容。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骨干培训行动,邀请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成员在全省博物馆馆长及讲解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现场授课,增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下步工作打算

围绕提案提出的建议,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办理工作走深走实。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加强与中央媒体合作,发挥主流媒体作用,用好新媒体平台,加大创建典型的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基层示范典型,不断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持续擦亮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金字招牌”。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教育职能,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教育基地的宣传推广,加大在学校、村(社区)青少年聚集地的宣传力度,为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学习实践场所,不断丰富基地的内涵与外延。

(二)进一步强化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功能作用,不断丰富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式方法,加强绩效管理,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管理水平和展陈、讲解水平,对不能发挥宣传教育功能的及时予以调整,督促指导教育基地持续发挥作用,提升民族教育基地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5年6月5日

(联系人及电话:示范创建处 闫晓蕾,0871-65144752)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