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莹委员:
您在省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云南民族音乐数字化推广和保护的提案》(第499号)交我委办理,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工作情况
省民族宗教委高度重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制定印发省民族宗教委《2025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方案》,成立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开展办理工作业务培训,提高办理工作质效。承办处室认真研究提案内容,提出办理意见,解决实际问题。
二、关于对提案内容的答复
我们认为,您提出的“开展云南民族音乐数字化保护工作、建立云南民族音乐数字化地理信息与有声地图技术、开展推广数字化的云南民族音乐工作”的建议,针对性强,对于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我们将认真吸纳,持续做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
(一)关于“开展云南民族音乐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建议。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云南各民族音乐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与历史价值。在现代化进程中,数字技术为民族音乐保护提供了新路径,通过高保真采录、标准化数据处理等手段,可实现民族音乐资源的永久性保存与活态传承。我们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依托省音乐家协会等单位拥有丰富的音乐专业人才资源的优势,探索组建专业采录团队,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专业力量,研究制定民族音乐数字化采录计划,共同开展民族音乐实地采录,同步推进音频、视频、乐谱等多维度数据的标准化存储标注,构建完善的知识图谱,为后续数字化平台建设奠定基础。鉴于该工作专业性强,系统化采录、专业化整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对设备及人员有较高专业要求,我们将协同省音乐家协会、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组织专业机构开展可行性论证,形成专项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批后实施。
(二)关于“建立云南民族音乐数字化地理信息与有声地图技术”的建议。数字技术赋能下,民族音乐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听觉艺术可视化”。省文联支持运用5G、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发集地理查询、音频播放、知识注解为一体的交互式有声地图,打造数字文旅体验场景。省音乐家协会积极与科技企业、高校等开展合作,借助其技术优势,共同推进有声地图的开发与建设,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地图的定位精度和交互功能,同步整合文化背景、演奏技艺等动态知识图谱信息。您提出的建议在专业技术团队的支持下具有一定可行性,但社会效益及推广价值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论证。我们将协同省文联、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相关部门组织文旅、教育、科技领域专家开展社会效益评估,广泛征求行业意见,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确保技术可行性与文化推广价值相统一。
(三)关于“开展推广数字化的云南民族音乐工作”的建议。省民族宗教委高度重视云南民族音乐的数字化推广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促进民族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积极做好民族音乐数字化推广和保护工作。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当前云南省民族音乐艺术人才队伍存在高端人才不足、青年人才成长缓慢、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加强对云南省艺术名家工作室的指导及监管,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选送培训、跟班学习、拜师学艺、实践锻炼等多种模式,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提升会员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民族音乐创作、传播的能力。配合文化部门积极搭建人才交流机制,选派民族音乐优秀人才赴先进地区学习,推荐优秀人才参与全国研修交流、培训、比赛及展演活动,打造兼具艺术功底与技术能力的专业队伍。二是加大扶持推广力度。充分发挥云南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等优势,统筹资源、整合力量,通过云南艺术基金、省级重大重点题材创作扶持资金等项目,加大对云南民族音乐创作的扶持力度,打造推出一批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同时,持续举办好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等活动,为云南民族音乐作品和人才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不断推出更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推进民族音乐进校园,配合省教育厅等部门实施“云南民族音乐进校园”工程,开发适配大中小学的校本课程,组织民族音乐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非遗音乐课堂”“音乐公开课”,组织学生参与民族音乐创作体验活动,提升青少年对云南民族音乐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三是配合相关部门抓好传承人记录工作。继续开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通过数字化、档案化手段固化民族音乐濒危技艺,为传承人建立可参照的标准化资料库,存续民族音乐文化基因。
感谢您对民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5年6月27日
(联系人及电话:文化宣传处 匡铜墙,0871-6523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