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怒江之畔,咖啡树与坚果树生长得郁郁葱葱,翠绿的密林之中“镶嵌”着一个小村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鱼塘垭口村。近年来,这个村寨正谱写着边境幸福村的美好生活华章。
基础设施渐趋完善 致富之梦逐步成真
富宝新村距离边境线仅2公里,这里的村民来自鱼塘垭口村上弓背、下弓背、包包寨等小组,因老村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他们于2018年搬迁至此。平整宽阔的水泥路把家家户户紧密相连,崭新的村卫生院坐落于村寨中心,医疗设备配置齐全,有专业医护人员精心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师生们也用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警务室里,警务人员日夜坚守岗位,守护着村寨安宁。
“以前我们住在山上的房子里,生产生活环境都不好。后来,党委、政府给我们盖了新房,接通了水、电,我们搬过来居住,孩子上学、大家看病都很方便,现在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富宝新村六组村民李国华感慨地说。
和美村庄逐步构建 人居环境日益优化
鱼塘垭口村积极开展村庄清洁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村容村貌。2022年,鱼塘垭口村设立了“周五全民清洁日”,将人居环境卫生纳入管理体系,发动群众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激发村民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人翁意识,相继实施了卫生户厕改造、人畜分离、庭院提升等行动,卫生户厕普及率和人畜分离覆盖率均达到了100%。村内还定期开展家庭环境卫生评比活动,使得村容村貌得到全方位改善。在村里,停车场、公共厕所、集市等公共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通过充分发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在“火塘夜话”或者通过广播反复宣传,做到人人知晓、户户遵守。“目前,我们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有了很大提升,村民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家家户户都会定期打扫卫生,村子变得又干净又整洁。”鱼塘垭口村党支部书记杨祖方说。
富民产业蓬勃发展 群众腰包日渐鼓起
鱼塘垭口村凭借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大力推动咖啡产业发展,引进先进的咖啡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积极申报咖啡产业相关项目,实施了咖啡坚果产业区发展建设等项目,构建起咖啡坚果加工储存室、晾晒场、停车场、产业生长观察台等基础配套设施,促使村内咖啡产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2024年,鱼塘垭口村咖啡干豆的订单销售量预计达到400余吨,总产值预计可达800余万元,有效地带动了季节性劳动力就业达6000余人次,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收益。
“我种了37亩咖啡,每年收入能有10多万元,我还在咖啡地里套种了坚果树,总收入相比以前翻了好几番。”村民杨世兵说。
除咖啡、坚果种植外,鱼塘垭口村还发展烤烟种植和养殖等产业,并探索“烟后蔬菜”轮替式种植,发展无筋豆、青豌豆等种植,有效优化了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烤烟种植大户陈进卫说:“去年我家种了40多亩烤烟,纯收入有30多万元。这几年烤烟不愁销路,政府帮忙修建了电烤窑,今年我打算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00多亩,通过规模化管理模式,有信心再次获得增收。”
服务设施投入运营 文化生活日益多彩
傍晚时分,富宝新村的民族团结广场上聚集了不少前来健身的村民,大家一边锻炼一边悠闲地聊天。近年来,木城乡创新工作思路,多管齐下,配套建设了6处设施齐全的活动广场,广场上配备了20多组健身器材,切实提升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以前,村里群众在闲暇时娱乐活动比较少,现在村里的设施完善了,群众在闲暇之余有了更多娱乐活动的选择,让生活过得很充实。”警务室民警杨文华说道。
除了健身广场之外,村里的农家书屋也是村民们喜爱的去处。书屋收藏了600余册书籍,内容涵盖政治理论、历史文化、法律知识、文学典籍、科学技术、农业生产等诸多领域,有效丰富了村民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