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赶路,感受路——如今,越来越多人青睐旅居,放慢脚步,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4000余公里的边境线,串联起28个开放口岸、25个边境县(市)和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到边境村旅居,共享幸福生活,感受多元风情,成为旅居云南新时尚。
腾冲和顺古镇 郭瑶 摄
来自上海的朱女士选择到保山市腾冲市和顺古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三曼村旅居。“在这里,秀丽的山水、深邃的星空、宁静的寨子以及新鲜独特的食材,这些事物都让人身心愉悦。”朱女士说,在云南边境旅居,不仅能体验独特的生活和风俗,更能感受异国风情,心情舒畅,生活成本也不高。
“一村一景”,吸引八方来客。近年来,云南的边境村寨遵循差异化发展路径,深度挖掘本土资源优势,将边关风景、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养生休闲、农耕体验等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为游客带来多元且深入的在地体验。田园风光与崭新楼房相互映衬,民族风情与历史底蕴交融共生,为“边境幸福旅居”绘就出独一无二的底色。
瑞丽“一寨两国”景区 郭瑶 摄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着力打造生态绿色、美食德宏、边境旅游“三张牌”。位于陇川县陇把镇中缅边境的龙安村,通过建立“景区+农家+游购”模式,大力发展蚕桑、砂糖橘、稻荷鱼、林下养殖等特色产业。龙安温泉度假村、龙安土砖文化驿站、陇川欢乐水世界等文旅项目纷纷落地,让游客在自然美与人文美中解锁快乐旅居的无限可能。瑞丽市“一寨两国”景区,将中缅文化完美融合,“一井两国”“一秋千荡两国”“中缅玉石国界线”等独特景观,使其成为游客竞相打卡的“出片”胜地。中缅边民大联欢、中缅跨国马拉松赛等国际活动的举办,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文体交流中真切感受浓浓“胞波情”。
临沧市聚焦“边关美”,全力打造边美边兴新图景。镇康县南伞镇刺树丫口自然村,距离中缅边境线仅50米,素有“百里边关第一哨”的美誉。这里,红色边关栈道、观城台、戍边馆以及半山酒店等标志性景点错落有致,完善的道路、餐饮等基础设施激发了边地旅游业的发展活力。游客在此不仅可以欣赏山路“27道拐”的独特风光,还能登上巡边栈道,聆听戍边故事,领略“一城两国”的边关风景。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充分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大力发展跨境旅游。河口瑶族自治县河口镇城郊村委会八条半村民小组,是中越米轨铁路跨境货物列车出境前的最后一个中国村寨。铁路穿村而过,见证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整齐排列的明黄色法式建筑,展现出乡村的崭新风貌。“这里有观光栈道、无边泳池、烧烤营地……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刚从河口口岸通关的越南主播小雪,在社交媒体上热情推介八条半村,邀请越南网友到此邂逅旅居惊喜。
西双版纳三曼村 郭瑶 摄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多个特色村落,实现了“一村一品”全覆盖。打洛镇龙利村与缅甸相邻,引入旅游公司开发红色边境游、果蔬采摘、民宿餐饮、露水集市等多种业态。游客王先生赞叹道:“这里就像一部活态的民族文化纪录片,来这儿快一个月了,今年春节也在这儿过。”此外,曼芽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结合,曼掌村则以边民互市和生态旅游为特色,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腾冲和顺古镇 郭瑶 摄
乡村四时好风光,边境精彩各不同。无论是追寻茶马古道的悠悠记忆,品味茶的醇香和茶山历史文化,还是感受热带雨林的万物蓬勃,享受山水田园的自在生活……移地换景,串珠成链,构成了文旅融合、生态宜居、睦邻友好的边境村寨旅游带,推动云南从“短暂旅游地”向“幸福旅居地”转型升级,让“诗与远方”在边境幸福村落地生根。
记者 郭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