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杨家场村:敞开的幸福之门

来源:“德宏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       2025-09-24 10:45:01       【字体: 大    中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勐戛镇,傣语意为“最珍贵的地方”,杨家场村是勐戛镇唯一的抵边行政村,走进村小组长余林富家,五六头小黄牛在咀嚼着青草,这是余林富家增收致富的来源之一。这个傈僳族汉子有感而发:“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比如说,以前晚上黑灯瞎火的,碰着下雨,在村子里串个门,打着手电筒穿着雨靴还得防跌倒,现在太阳能路灯照得村子透亮,道路还装了防护栏,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杨家场村是人数相对较少的行政村,全村仅688人。这个昔日的傈僳族、景颇族贫困村,山地占据了90.4%的辖区面积,人均高标准耕地稀缺,使得短期增收产业成为了村民们增收的瓶颈。后来,在勐戛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村委会及时调整产业方向,因地制宜,从桑蚕养殖转向百香果、坚果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

目前,全村种植百香果达1400多亩,每亩产值可达5000元,已经成为杨家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打产业。百香果种植在芒市并不少见,但杨家场村因为海拔相对高、气候凉,这里的百香果以果子大、病少、慢熟为主要特点,在市场上占有较大优势。

2016年,杨家场村实现贫困村脱贫出列,从2019年开始,村集体经济均保持在5万元以上并实现“三连增”,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其间,芒市纪委监委通过巡察,督促退还了村民的种桑养蚕农户保证金55.49万元,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带来的幸福。

杨家场村党总支书记余早珍对于杨家场村的变化,她心里有一本账,她说:“大家的生活幸福与否,村庄变没变美,村民们说了算。”

如今的杨家场村,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投入,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驻村工作队配合驻村干部外修环境,打造出杨家场的“外在美”。“内在美”则体现在村民的素质提高上,整个村和谐有序,极少再有吵架争斗的现象,大家都在铺设着自家的幸福路。

“现在我们村种植百香果有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来指导,养殖业也有专家指导帮扶,扳着手指头算算,养牛有收入、百香果种植有收入、坚果有收入,这样的保障,日子想不过好都难。”余林富指着院里停着的两辆摩托车介绍说:“以前干活,背着沉重的农具不说,走到地边还得先歇口气才可以干活,现在一家人骑车去,再也不用靠脚丈量山道了,简便省力又高效。”

“在勐戛镇纪委的推动下,杨家场村‘党总支+驻村工作队+党支部’合力梳理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通过走访、召开群众会等形式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共同商讨边境小康村建设。”正如余早珍所言,生活变好、村子变美,村民们最有发言权,杨家场村,正在敞开幸福之门。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