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盟:民族团结之花绽放边寨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2025-10-27 09:56:21       【字体: 大    中  

七十多年前,拉勐、李保等民族代表在西盟佛殿山垒石盟誓,将“永远跟共产党走”的誓言,刻进佤山儿女的血脉。如今,民族团结盟誓塔巍然矗立,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儿女初心如磐、携手共谱团结奋进的新篇章。

金秋十月,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马散村永俄寨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金黄稻谷与玉米陆续归仓,致富带头人娜能正带领村民忙碌在田间地头。

“丰收的喜悦应与更多人分享,我希望各族同胞都来西盟、来永俄,看看我们今天的好日子。”作为返乡创业大学生,娜能如今已是村委会主任,带领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民族团结誓词碑。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永俄寨依托‘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金字招牌,走出一条文化赋能、旅游兴村的振兴新路。”娜能介绍。

如今的永俄寨,以特色村寨为核心,联动佤山天池、民族团结盟誓塔等自然人文景观,系统性挖掘佤族民俗、歌舞与传说,积极传承佤族织锦等传统技艺,不断夯实乡村旅游的文化根基。

村寨还拓展边关风情游、红色文化游、民族体验游、养生休闲游等多元业态,推动“文化资源”向“品牌效益”转化。

跳圈圈舞。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游客跟佤族学跳圈圈舞,拉祜人家教做粑粑,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娜能翻开手机,屏幕上正是她与各族游客共度十月新米节的幸福景象。

她笑着说:“盟誓塔见证七十多年前的誓言,今天我们用行动续写新的民族团结故事——让每位来客带走‘西盟味道’,留下一段‘佤山情缘’。”

西盟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党建引领,将民族团结纳入党建总体布局,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紧扣“五个认同”,增强文化认同,构筑“一条心”精神家园。创新实施“五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打造“七进”示范亮点,共绘“一幅画”促进交融;聚焦共同富裕,发展“蔗林果”特色产业,带动3.85万人转移就业。建成14个边境幸福村,凝聚“一股劲”推动现代化;完善治理体系,健全民族政策法规,推动法治与民族事务融合,织密“一张网”提升治理效能。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筑牢“一道墙”维护稳定,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县累计开展民族团结宣讲600余场,连续四年获评全国信访“三无”县。

舞蹈《贺丰收》。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我们勐梭村是全县唯一的傣族村落,携手各族群众共建民族团结和谐家园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勐梭镇勐梭村,“幸福勐梭”宣讲团成员岩胆与群众围坐在一起。

小院宣讲,声声入耳。岩胆说:“我们紧扣‘五个认同’,树立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7+N’活动。”

在西盟县民族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孩子们在融合佤族、傣族、拉祜族风格的读书亭诵读经典,在编创的民族操中舞动青春。

迎新谷仪式。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我们班同学来自不同民族,大家在一起学习玩耍,就像一家人。”学生周宁珂兴奋地说。

从“阳光分班”到“红色文化+民族团结”发展模式,从“双语服务”到“拉勐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这里赓续绵延。

“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在永俄寨石楼前,佤族老人岩相太轻抚独弦琴,哼唱《阿佤人民唱新歌》。

制作新米粑粑。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最爱给孩子们讲拉勐进京见到毛主席的故事:“佤族人就像盟誓塔下的石头,一块块摞起来,才立得稳。”

李毅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