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云南省“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建设工作要求,近日,云南民族博物馆走进福海街道怡景社区开展了“文化赋能 互鉴融通”主题活动,以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形式,推动博物馆与社区双向赋能,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生态。
活动现场,云南民族博物馆社教老师分享了“基层文化服务创新案例”,展现了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的积极探索。随后,现场人员共同观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教宣传片》,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环节,博物馆的老师为社区工作者与居民们介绍了拼布技艺背后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悠久历史,并指导他们将不同纹样的布料精心组合、巧妙拼接,让一幅幅精美的拼布作品在手中诞生。这些作品是多元文化互嵌共生的生动象征,一剪一粘间,凝聚着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唐果子的历史渊源、寓意以及制作工艺。随后,大家纷纷动手,将细腻的馅料与精美的外皮巧妙结合,精心制作出造型别致的唐果子,活动结束后,大家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回家,与家人一同分享这份甜蜜与文化的魅力,让文化传承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
此次活动改变了传统“一次性活动”模式,为“博物馆+社区”文化服务常态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通过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有效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也为博物馆探索“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与“互嵌式社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促进了文化的共享与各民族间的互鉴融通。
今后,云南民族博物馆将持续推进文化资源“精准下沉”,从单向输送转为“居民点单+博物馆响应”,并建立长效需求反馈机制,呼应“互鉴融通”政策导向,将社区联动的活动成果纳入博物馆“社区分站”筹建计划,推动常态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