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贵州省第九届“汲古黔谭”暨推进新时代民族古籍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在贵阳开幕。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一级巡视员孙继为出席并讲话。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湖南等省区民族古籍工作部门负责人及部分高校学者、基层工作者齐聚论坛。
会议强调,一要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提炼民族古籍中蕴藏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挖掘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鲜活范例,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贡献力量。二要坚定立足中华文化立场,推动民族古籍工作深度融入文化强国建设大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与智慧支撑。三要强化民族古籍研究利用,深化文本整理与精准阐释,增强在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影响力。四要加速推进民族古籍数字化与资源共享,促进民族古籍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学术研究、教育出版等领域深度融合,让沉睡于古籍中的文字焕发时代生机。
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翁淮南教授以《寻找文化的根:探析早期“三皇五帝”图像映照的中华民族认同》为题作主旨报告。报告融合文献考据与考古发现,生动阐释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溯源中华文明根脉,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根基。
会上,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湖南等省区民族古籍工作部门负责人,以及高校学者、基层工作者,聚焦民族古籍抢救保护、整理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宣传展示与成果转化等议题,分享实践经验与未来规划。与会代表还就民族古籍著录与翻译规范、《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彝族卷》文书类与铭刻类出版进程、民族古籍工作“十五五”发展规划等专项工作展开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