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边境幸福旅居“新玩场” 云南这些地方藏不住了

来源:“云岭先锋”微信公众号       2025-07-21 10:09:29       【字体: 大    中  

为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2024年10月,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民族宗教委、省民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其中,边境幸福旅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之相随的是,云南省积极推进边境旅游示范村建设,不仅促进了旅居业态快速发展,还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起来看看全省各地,如何打造边境幸福旅居新业态。

游客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边游览拍照。(郝亚鑫 摄)

推进边境幸福旅居 云南这样干

目标:以边境374个行政村(社区)、3824个自然村为依托,2024年先行试点建设30个边境旅游示范村。

到2027年,全省边境旅游示范村产品类型丰富多样,市场主体活跃壮大,建成一批有特色、有品牌的边境旅游示范村。

要把旅居云南培育成云南旅游的升级版、乡村旅游的新空间、乡村建设的新方向、文化传播的新通道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好方式,以加快推动云南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在“边境幸福旅居”板块,旅居更是被寄予厚望,政策明确提出要推动边境旅游观光向边境幸福旅居转变。

2025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旅居发展正负面清单》,提出在发展旅居中要支持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吸纳当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支持非遗、文创产业等。同时,禁止违反国土空间规划,禁止大拆大建、过度商业化,禁止突破环境容量等,对边境幸福旅居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新貌。(沧源县勐角民族乡供图)

打造边境村寨旅游带 这些地方“玩场”多

《三年行动》提出,结合中越、中缅、中老边境乡村与特色村寨发展的政策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力求“一寨一景”,形成边境村寨旅游带。

把交通便捷化、便利化作为示范村建设的前提,围绕边关风景游、红色文化游、民族文化游、养生休闲游、农耕体验游等类型,建好30个边境旅游示范村,并逐步向有条件的村寨推广实施,使边境一线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亮点、“旅居云南”的热点。

“新玩场”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晚霞。(西双版纳州委组织部供图)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瑶族群众世居于此。近年来,当地发展以“瑶族妈妈客房”为核心的民族风情旅居产业,引入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将村民传统的热带干栏式木楼改造为独具特色的“瑶族妈妈客房”。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原生态热带雨林风光,还可以住进民族特色鲜明、现代化设施齐全的瑶族民居中。2024年,河边村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带动群众增收100余万元。其中,“瑶族妈妈客房”订单1000多单,创收80余万元。

“新玩场”二:

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马散村永俄寨文艺演出队。(西盟县委组织部供图)

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马散村推出了“记忆老城区—民族团结盟誓塔—永俄湖—永俄寨”自驾游和团队游线路,打造集观景、采摘、垂钓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旅居目的地。同时,当地群众自发组建“雨窝”文艺演出队,吸引了许多旅居客前往。

“新玩场”三:

游客在临沧市镇康县刺树丫口村游客接待中心开展读书沙龙活动。(赵玉雪 摄)

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刺树丫口村距边境线仅50米。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边关风景旅居,将全村55户村民纳入农旅专业合作社,盘活100亩闲置土地建设农业观光园。同时,要求来村里投资的企业优先聘用本地村民。如今,村里三分之一的村民从事旅游业。2024年,当地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居客1240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超200万元。

“新玩场”四: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梁荣生 摄)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立足边疆民族地区优势,通过体育精神引领、体育文化赋能、体育赛事驱动,以地域特色为依托、以文化认同为内核、以群众参与为根基,有效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绿春“哈尼族十月年”射弩、陀螺和摔跤比赛,金平傣族泼水节的龙舟赛,河口瑶族盘王节踩高跷……民族节庆和体育赛事,受到越来越多旅居客的喜爱。

好不好玩?看看旅居客的亲身体验

从2021年开始,西安市民梁先生,连续4年选择在西双版纳州过冬。在勐腊县,他爱上了普洱茶。茶汤入口,他就能分辨出茶叶的产区。同时,他积极参与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为了参加泼水节,他延期1个多月返家;为了参加山地自行车挑战赛,他花8000多元买了专业的赛车;他还专门跑去看热带雨林汽摩越野挑战赛和泼水节龙舟赛……旅居西双版纳州的几年时间,梁卫国结交了许多当地好友。

近3年来,云南省建成36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组织2.9万名各族青少年跨区域交流,推出162条旅游线路,省外来滇旅居人数达400万人,各族群众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